【时 效 性】 | 【颁布日期】 | ||
【颁布单位】 | 175 | 【实施日期】 | 106100 |
【法规层次】 | 118 | 【文 号】 | 全国 |
【首选类别】 | 【次选类别】 | ||
【其它类别】 | 【其它类别】 | ||
【关 键 字】 |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以提高战略投送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我军机动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交通战备建设要切实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重要指示,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军用饮食供应保障工作(以下简称军供工作),更好地保障军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现将进一步加强军用饮食供应站(以下简称军供站)建设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清军供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做好军供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机动能力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部队输送途中的饮食供应是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和提升部队战略机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军供站不仅要完成战时部队输送途中的饮食、休整等保障任务,还要承担平时部队抢险救灾、维护稳定、战备演习等应急保障任务,作为各级人民政府拥军支前、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织机构和战备设施,其地位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军供站存在的发展不够平衡、布局不尽合理、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与军事行动军交运输保障和国家应急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各级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做好军供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和大局观念,始终以提高我军战略机动能力为牵引,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指示为目标,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军供工作,为军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军供工作的管理机制。军供站直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代表政府行使组织协调和为过往部队提供保障的职能。进一步做好军供保障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协作、齐心合力,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要依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颁发的《军用饮食供应站供水站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军供站的编制和机构。要按照双拥工作有关规定,把军供工作纳入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双拥模范城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军供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军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遇有紧急、大规模、持续的军供保障任务,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合力完成任务。为加强对军供站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撤并整合的同时,将具备条件的供水站统一改为军供站,将位于同一城市的军供站进行整合,必要时设立分站;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管理的和由乡镇管理的军供站,调整为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管理。
三、继续加大军供站的建设力度,逐步提升军供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后勤、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军供站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构建与使命任务相适应的新型军供保障体系,达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先进、保障有力。要把军供站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对军供站的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要根据军供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担负的保障任务,科学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建设。要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尽力改善军供站的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为军供站完成供应保障任务提供必要支撑。要将军供站的基本建设、设施维修、设备购置等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中央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对军供站的设施维修和设备购置给予适当补助。对于铁路部门已经建设竣工的军供站,应按照相关规定尽快落实机构级别、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渠道,尽快完成接收管理,形成供应保障能力。
四、积极推动军供保障方式方法创新,全面提高应急供应保障能力。优质、快速、持续、准确、安全、保密是对军供工作的根本要求,是适应军队大规模军事行动、完成战略机动任务的现实需要。各级要积极适应部队机动和输送方式的变化,认真研究探索新的军供保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应急供应保障能力,满足部队在战略机动中应急持续保障、安全保密供应的要求。要加强军供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军供保障理念和实践的创新。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探索实践,努力形成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定点保障与区域保障、常规保障与应急保障、自身保障与社会化保障互补并举的新模式。要按照保障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应急供应保障方案,加强应急能力和队伍建设,结合保障任务组织应急供应演练,提高各种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要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军供保障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军供保障效能。
(发至县、团级单位,各军供站)